银行保险

  银行保险介绍 【Bancassurance】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强强联手,互联互动。 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
  银行保险特点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进行的简单、便捷的购买方式,具有诸多特色:
  成 本 低-- 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销售保险产品,可使公司的经营成本下降,保险产品费率降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
  安全可靠-- 消费者通过银行办理投保相关手续,可确保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购买方便-- 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同时便于与家庭预算相结合,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代理销售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对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提高销售并且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以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目前,国内多家寿险公司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产品取得了成效。今后,随着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深入,人们还将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和满意的银行保险服务。
  保险源于风险的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说法。
  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对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或对人身伤亡和丧失工作能力给予物质保障的一种经济制度。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交纳保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损失时将给予被偿。保险合同通常又称为保单。
  探其本质,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
  保险所涉及的风险限于纯风险。也就是说,可保风险一定是纯风险。所谓“纯风险”是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不确定性。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不确定性则称为“投机风险”。
  并非所有的纯风险都是可保风险。纯风险成为可保风险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损失程度较高;损失发生的概率较小;损失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存在大量具有同质风险的保险标的;损失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损失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损失不能同时发生。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如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在保险技术和实力都不足时,保险公司是根本无力承担这一风险的。但随着保险公司技术加强,资本日渐雄厚,以及再保险市场的扩大,这类原本不可保的风险已被一些保险公司旬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可以相信,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提供的保障范围将越来越大。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密切的联系,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
  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提高认识风险的水平,概率论的发展为人们加深对风险的认识、量化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大数法则”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法则,即大量的、在一定条件下重复的随机现象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或稳定性;这一法则对保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这一法则,同质保险标的越多,实际损失结果会越接近预期损失结果。因此,保险公司可做到收取的保费与损失赔款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
  银行保险业务:
  银行保险业务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以共同客户为服务对象,以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共同产品为销售标的,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提供共同产品的一体化营销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新型业务。国际上银行保险主要模式从国际经验看,银行保险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建立密切的资本联系是十分必要的。银行保险的深化是一个从产品合作走向资本合作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产品合作以分销渠道为主,存在一个委托代理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短期效应、成本加大和道德风险,所以会逐渐转向资本合作,相互分享成长的利润。目前国内比较广泛采取的是产品代销方式,涉及股权结构的金融服务集团也有。
  国际上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银行代理模式,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二是战略伙伴关系,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银行除收取手续费外,还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三是银行入股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参与经营保险业务。我国现在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第三种模式。
  图书《银行保险》

基本信息

  作 者:胡浩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4-1
  字 数:604000
  页 数:525
  开 本:16
  I S B N : 9787504939746
  包 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管理 >> 金融/投资 >> 货币银行学
  定价:¥58.00

内容简介

  银行保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工具复合、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交互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银行保险,不仅能够体现银保合作的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更是现代金融集团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步骤。许多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型金融集团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新建、合资、并购、销售协议等方式发展银行保险,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将其视为架构多元化经营格局、打造金融集团的重要支柱型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保险业务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走过了国内银行保险从无到有的历程,经历了国内银行保险市场从规模激增到理性盘整的回归,也就有了对银行保险业务和市场的敏感和顿悟,这本《银行保险》就是中国工商银行的从业者对国内外银行保险市场发展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也是对自身实务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更是对银行保险理论层面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使本书具有了独到的视角和可读性。一是将银行保险的理论同制度变迁理论、价值链理论、公司制度演进理论、资产专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相结合,很好地诠释了银行保险的产生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地研究了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突出现代金融创新理论对发展银行保险的理论贡献度。二是总结了国内外实证分析的最新成果,并尝试用回归分析方法中的拟合度和显著度的改善指标,来分析银行保险的动因和优势所在,对银行保险的发展边界和障碍问题还有绩效考核作了开创性的分析和研究。三是通过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别从组织架构、业务种类、销售渠道去探讨“保险业务在金融集团内部的发展和定位”。在纵向分析之后再进行截面分析,分别从渠道整合、产品结构、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支持系统、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管理等几个角度,对国内外银行保险发展的历史和未来作了深入地探索。

作者简介

  胡浩,1962年生于湖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瑞典王国银行工作进修。先后担任国内一家合资银行的总裁,中国工商银行工商信贷部、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先后在国家级重点核心期刊、报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著作有:《流通、金融、制度创新》(人民出版社)、《消费信贷指南》(地震出版社)

目录

  序言
  理论篇:银行保险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支撑
  第一章 银行保险:基本范畴与内涵处延
  第一节 银行保险的定义和概念区别
  第二节 银行保险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第三节 银行保险的主要特点
  小结:不同时代赋予银行保险不同的含义
  第二章 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变迁理论与银行保险
  第二节 协同效应与银行保险
  第三节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X效率
  小结:经济学理论绎银行保险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 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
  第一节 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第二节 银行保险产生的内在原因探析
  第三节 银行保险产生的外部驱动因素
  第四节 银行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
  小结:内外因素促成银行保险不断发展状大
  第四章 银行保险的效用与障碍
  第一节 银行保险的作用和效果
  第二节 银行保险发展的边界和障碍
  第三节 银行保险发展的测度分析
  小结:实证分析证明了银行保险的确可行
  案例篇: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五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
  第一节 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德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英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 美国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
  第五节 亚洲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小结:金融系统决定着各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关于银行保险

的相关词条
养老金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
重大疾病保险
中国平安
不计免赔特约险
三险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意人寿
劳动保险
保险费率
中国人寿
广州生育保险
平安保险
美国国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