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
胡祖六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博士
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曾任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从事经济研究,参与对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磋商与技术援助工作。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国际贸易与金融理论。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从1996年4月起至今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被媒体评为中国最英俊、最富有绅士风度的经济学家。他出生在中国内地,风华正茂时求学海外,顶着洋学位,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搏击多年,拥有令人艳羡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迎接全球化的努力中,他以跨国企业中国代表的身份成就了自己……
哈佛里的苦读
胡祖六出生在湖南的湘阴,湖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风起云涌的省份,清末明初的郭松焘也是湘阴人,他给小时候的胡祖六留下了神秘感。县志载,郭松焘早年海外留学,是中国人在英法公司里工作的第一人。他非常有远见,从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就断言日本将成为中国的大敌。郭松焘可能为胡播下了今天生命轨迹的种子。
胡祖六的本科是洛阳工学院82届内燃机专业学士,81年参加公派留学生考试,取得第六名。因体检不合格,上了清华大学的硕士。后又留学美国。
17岁时,胡祖六的第一个机遇降临,那一年中国恢复高考,他说,当时不知道有经济学,那时科学救国很流行,于是他就报考了力学,天资聪颖的他一下考中清华大学,并在清华获得了工学硕士。在北京开阔了眼界之后,胡逐渐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那时候,中国向美国公派了几位留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就学美国哈佛大学。胡祖六从百里挑一的选秀中脱颖而出。那一班博士中,有一串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响亮的名字,包括许成钢、李稻葵、樊钢、王一江等人。
在胡祖六看来,枯燥的经济学很有意思,仿佛大而无当,却是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汇率和利率的计算也非常有趣。尽管如此,胡祖六还是感到巨大的压力。首先是语言关非常难过,因为他以前学的是工科英语,而经济学对英语的要求特别高,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要求非常能言善辩;其次是文化传统的障碍,当时从中国出来的他们是完全没有市场的概念。而同班的犹太学生有着语言的天然优势,加上感性的直觉非常好,给他们几个中国同学很大的压力。
“非常难得的是,我们几个都非常玩命,互相激励。”胡祖六回忆起当时的学习情况时说,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甚至四点睡觉。
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哈佛几大经济学家的弟子身份,博士毕业的胡祖六已很自然地进入世界经济管理的核心圈子。
入主高盛
1996年,胡祖六已经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在此之前,1991年至1996年间,他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从事经济研究,参与对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磋商与技术援助工作。
但胡祖六觉得非常寂寞。欧洲太安静了,而他的故土中国、亚洲却热闹非凡,当时“亚洲模式”正风光无限。深受导师萨莫斯入世风格影响的胡祖六,怎可能拒绝如此诱惑。恰在此时,一位在高盛工作的同学向公司推荐了他。正欲开拓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高盛投资银行对他非常感兴趣。
高盛在世界十大投行中名列前茅,而这些投行是世界经济生态链中接近顶端者。在这个生态系中,为跨国公司OEM加工产品者在最底端,其上是一般传统的跨国公司,再上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垄断巨头(比如INTEL和IBM),而高盛等投行又是在他们之前,每年都要对这些公司进行财务资本等级,对经济预期进行评定。金字塔顶的是标准普尔,它则来评价高盛们。
在投行模式中,高级经理人的经济学功力和话语权至关重要。只有你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让别人坐下倾听你的声音,然后被你说服,让你替他在资本市场服务,然后收取佣金。而在高盛的眼中,胡显然已经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而且年轻、精力充沛——投行是一个超级高负荷的工作,还是中国人,这显然非常理想。双方几乎是一见钟情。
1997年,刚赴任的胡祖六几乎立刻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东南亚各国汇率极度动荡,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有的国家经济甚至在一夜之间被称为倒退十年。正值世人震惊困惑之时,各种经济学纷纷抛出假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辩论。这正是一个乱世出英豪的时期,胡祖六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遇。
亚洲金融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之后,世界经济界自然产生下一个猜想,即人民币会不会贬值,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西方的经济学家大多预言中国难逃此劫,但胡祖六却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断言,人民币不会贬值。在对中国的很多不利分析的背景下,胡祖六的良好预期给中国高层留下了初步印象。事后,市场证明了胡祖六的正确,胡祖六在国际资本市场也开始具有话语权。
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有些中国人看来,爱国和为跨国公司服务是一对矛盾。胡祖六说,我在国外投资者面前,更多讲中国的前景,而在国内,更多讲问题,讲差距。“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也许是胡祖六最坦诚的内心独白。
“经济学不同于数学,需要一种直觉,靠经验的累积,你越是参与现实中的各种思考和讨论,你的悟性会越好。”胡祖六喜欢拉里·萨默斯这样的行动型的经济学家,他既可以成为哈佛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也可以和格林斯潘、罗伯特·鲁宾一起被《时代》称为“他们拯救了世界”。
于是除了每日繁忙的工作,胡祖六喜欢写作,虽然并未如愿成为作家,却保持了写作的热情与才华,“我在《金融时报》与《华尔街日报》上写的东西使人很少相信我是个中国人”,在《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报告中他还流露出自己的审美趣味,这份报告以此引语开始:“真相总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漫无目的、乏味的……真相永远不会有趣,因此我们需要艺术。”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目的。
你几乎意识不到他是高盛资本的代言人,更像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1996年,33岁的胡祖六已经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却觉得风景如画的瑞士让人寂寞。
10年后,这个不甘落寞的人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种论坛与重要经济会议上,人们关注他的理由只有一个:他所倡导的经济变革方向,正与变化中的中国所契合。
早在2003年,胡即对外表示:不应把实行浮动汇率制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开放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人民币汇率放开,依然可以对资本项目实行必要的管制。而2004年底,他更是积极宣称,汇率制度改革条件已经成熟。这些声音随着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而被证明是具有前瞻性的。
同时,胡祖六亦在各种场合积极呼吁,国内相关机构应消除外资进入金融业的“非理性恐惧感”,他的论据之一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率与该国金融开放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因其判断力,胡被评价为“轻声说重话”,也因此,你几乎意识不到他是高盛资本的代言人,更像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作为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也切身实践着他的理论。2005年股权交易和并购事件发生频仍,高盛参与了中国网通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收购案,及平安保险公司10亿美元的股权出售案。高盛在亚洲的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1/2,其中收入的50%来自于中国,超过了日本。据说,胡往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