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节

英文名称

  market regulation

什么是市场调节

  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经济的运行。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竞争。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一面,因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
  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当商品的生产超过需要时,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当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商品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市场上供给减少,求大于供,价格又会回升。

市场调节应具备以下条件

  价格可以自由运动,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落。
  商品货币形式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基本的和积极的工具。
  生产者有权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生产。
  消费者有权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货币收入状况选购商品。

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调节商品供求。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则上涨,这时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当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引起需求量的增加和供给减少。
  ②调节经济资源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间的分配。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税率和利率等经济参数诱导经济资源流动,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
  ③调节物质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市场调节以利益诱导为基本手段,任何经济参数的变化都会引起物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使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得到调节,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
  市场调节能灵活地反映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可以促使企业开展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可以激励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

市场调节的特征

  ①微观性。市场调节在单个商品的供求平衡方面具有灵活便利的特点,但难以自发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宏观平衡;
  ②事后性。市场调节以价格为基本信号,但价格的变动,只有在供求出现矛盾时才会发生,因此没有预先调节的功能。
  ③自发性。由于对于更高利润的追逐,导致哪里有更高的利润的市场机会,各种市场资源便会自发的给哪里增加。
  ④盲目性。由于市场中的每个经营者对于市场前景的判断并不能从宏观层面做准确的把握,因此由所有个体经营者觉得造成的资源的流动,在宏观层面却是盲目的。
  ⑤滞后性。在个体的经营者看来合理的决策,在宏观层面上有可能是已经滞后。

我国的市场调节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是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与组合。对于市场调节的功能,已是家喻户晓。但是,对其弊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比如,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大多属于公共物品,它没有进入市场而具有外部效应,即经济人的行为对环境作用产生的效果,并没有通过交易方式(成本—效益)反映出来,在这方面市场失灵了。
  首先,一些生态资源(如空气、河流、海洋等)不存在产权或产权模糊,影响人们对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容易引起普遍的短期行为;
  其次,一些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不了市场,或者是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价格偏低,造成了过度利用和浪费;
  第三,由于多数生态资源具有类似于公共物品的性质,如清洁的空气、自然水源、野生动物等,其使用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无法由市场自发地提供,由此导致有些厂家无所顾及地向空气中和河水中排放废气和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于是导致在市场调节作用下,作为公共物品的自然环境,谁都可以污染,污染了也可以不承担相应责任,治理污染又出现“搭便车现象”,有的人甚至甘愿冒着道德风险去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市场调节是与为利润而生产相适应的一种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它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看似无规则的经济行为通过市场调节的作用,总体上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使资源达到最优组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失灵,易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市场调节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却难以顾及全局利益与长远利益。市场调节不仅激励不到和解决不了最紧迫的生态问题,反而随着自身的发展,使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市场万能论”并不万能,在调节经济上市场的确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但由于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关于市场调节

的相关词条
政府采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科技三项费用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公务卡
税收转嫁
财政赤字
资源税
外贸依存度
税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转移支付
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