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

   套利( spreads):
   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合约,从两合约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种,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间正常价格差距出现异常变化时进行对冲而获利的,又可分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两种形式。例如在进行金属牛市套利时,交易所买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同时卖出远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希望近期合约价格上涨幅度大于远期合约价格的上帐幅度;而熊市套利则相反,即卖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约,买入远期交割月份合约,并期望远期合约价格下跌幅度小于近期合约的价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套利交易行为。当同一期货商品合约在两个或更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时,由于区域间的地理差别,各商品合约间存在一定的价差关系。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与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都进行阴极铜的期货交易,每年两个市场间会出现几次价差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这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机会。例如当LME铜价低于SHFE时,交易者可以在买入LME铜合约的同时,卖出SHFE的铜合约,待两个市场价格关系恢复正常时再将买卖合约对冲平仓并从中获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时应注意影响各市场价格差的几个因素,如运费、关税、汇率等。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关联商品之间的价差进行交易。这两种商品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时买进和卖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种类的商品期货合约。例如金属之间、农产品之间、金属与能源之间等都可以进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进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为套利的风险较低,套利交易可以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较直接交易小。套利的主要作用一是帮助扭曲的市场价格回复到正常水平,二是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同时以较高的利率贷出资金,假定没有违约风险,此项行为就是套利。这里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同一性和收益为正的确定性。
  在现实中,通常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可能是以很小的概率出现亏损,但仍被称作“套利”,主要是从广义上而言。
  通俗的说,套利就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低买高卖的操作!
  目前证券市场中,比较获得大家认同的套利包括ETF套利,搬券套利,转债套利、权证套利等
  来源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rhsgppqnqiro
  套利 Arbitrage:试图利用不同市场或不同形式的同类或相似金融产品的价格差异牟利。最理想的状态是无风险套利。 以前套利是一些机警交易员采用的交易技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复杂计算机程序的帮助下从不同市场上同一证券的微小价差中获利的技术。例如,如果计算机监控下的市场发现ABC股票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10美元的价格买到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以10.12美元的价格卖出,套利者或者专门的程序就会同时在纽约买入而在伦敦卖出同等数量的ABC股票,从而获得两市场的价格差。
  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目录
  1 套利概述
  1.1 非抵补套利
  1.2 抵补套利
  2 套利交易概述
  3 套利交易在期货市场起到的作用
  4 套利交易的分类
  5 套利交易的优点和不足分析
  5.1 套利交易的优点
  5.2 套利交易的不足
  6 套利投资风险来源评估
  7 为什么要选择套利交易
  7.1 对冲相关商品的不确定性
  7.2 套利是独立于投机的交易策略
  套利概述
  在一般情况下,西方各个国家的利息率的高低是不相同的,有的国家利息率较高,有的国家利息率较低。利息率高低是国际资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函数,在没有资金管制的情况下,资本就会越出国界,从利息率低的国家流到利息率高的国家。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首先就要涉及国际汇兑,资本流出要把本币换成外币,资本流入需把外币换成本币。这样,汇率也就成为影响资本流动的函数。
  套利是指投资者或借贷者同时利用两地利息率的差价和货币汇率的差价,流动资本以赚取利润。套利分为抵补套利和非抵补套利两种。
  非抵补套利
  非抵补套利是指套利者仅仅利用两种不同货币所带有的不同利息的差价,而将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转换成利息率较高的货币以赚取利润,在买或卖某种即期通货时,没有同时卖或买该种远期通货,承担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在非抵补套利交易中,资本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非抵补利差决定的。设英国利息率为Iuk,美国的利息率为Ius,非抵补利差UD,则有:
  UD=Iuk—Ius
  如果luk>lus,UD>0,资本由美国流向英国,美国人要把美元兑换成英镑存在英国或购买英国债券以获得更多利息。非抵补套利的利润的大小,是由两种利息率之差的大小和即期汇率波动情况共同决定的。在即期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两国利息率之差越大套利者的利润越大。在两国利息率之差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高的通货升值,套利者的利润越大;利息率高的通货贬值,套利者的利润减少,甚至为零或者为负。
  设英国的年利息率luk=10%,美国的年利息率lus=4%,英镑年初的即期汇率与年末的即期汇率相等,在1 年当中英镑汇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1=$2.80,美国套利者的本金为$1000。这个套利者在年初把美元兑换成英镑存在英国银行:
  $1000÷$2.80/£=£357
  1 年后所得利息为:
  £357×10%=£35.7
  相当$100(£35.7×$2.80/£=$100),这是套利者所得到的毛利润。如果该套利者不搞套利而把1000 美元存在美国银行,他得到的利息为:
  $1000×4%=$40这40 美元是套利的机会成本。所以,套利者的净利润为60 美元($100—$40)。
  实际上,在1 年当中,英镑的即期汇率不会停留在$2.8/£的水平上不变。如果年末时英镑的即期汇率为$2.4/£,由于英镑贬值,35.7 英镑只能兑换成85 美元,净利润60 美元减到45 美元,这说明套利者在年初做套利交易时,买即期英镑的时候没有同时按一定汇率卖1 年期的远期英镑,甘冒汇率变动的风险,结果使其损失了15 美元的净利息。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英镑贬值越大,套利者的损失越大。当然,如果在年末英镑的即期汇率$3/£,这个套利者就太幸运了,化险为夷,他的净利润会达到67 美元[($35.7×3)=40]。
  抵补套利
  汇率变动也会给套利者带来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套利者按即期汇率把利息率较低通货兑换成利息率较高的通货存在利息率较高国家的银行或购买该国债券的同时,还要按远期汇率把利息率高的通货兑换成利息率较低的通货,这就是抵补套利。还以英、美两国为例,如果美国的利息率低于英国的利息率,美国人就愿意按即期汇率把美元兑换成英镑存在英国银行。这样,美国人对英镑的需求增加。英镑的需求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英镑的即期汇率要提高。另一方面,套利者为了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又都按远期汇率签定卖远期英镑的合同,使远期英镑的供给增加。远期英镑的供给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远期英镑的汇率就要下跌。西方人根据外汇市场上的经验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利息率较高国家通货的即期汇率呈上升趋势,远期汇率呈下降趋势。根据这一规律,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仅仅是由两国利息率差价决定的,而且是由两国利息率的差价和利息率高的国家通货的远期升水率或贴水率共同决定的。抵补利差为CD,英镑的贴水率或升水率为F£,则有:
  CD=Iuk—Ius 十F£
  如果英国利息率Iuk=10%,美国利息率Ius=4%,远期英镑的贴水率F£=—3%,CD=10%—4%—3%=3%)0,这时资本会由美国流到英国。因为套利者认为,尽管远期英镑贴水使他们利润减少,但仍然有利润可赚。如果远期英镑的贴水率F£=—8%,其他情况不变,CD=10%—4%—8%=—2%(0,这时,资本会由英国流向美国。因为套利者认为,远期英镑贴水率太高,不但使他们的利润减少,而且使他们的利润为负。而英国人则愿意把英镑以即期汇率兑换成美元,以远期汇率把美元兑换成英镑,使资本由英国流到美国。
  下面,再用一个例子说明抵补套利的实际情况。设套利者的本金为$1000,Iuk=10%,Ius=4%,英镑即期汇率为$2.8/£,英镑远期汇率为$2.73/£。套利者年初把美元换成英镑存在英国银行:
  $1000÷$2.8/£=£357
  1 年后所得利息为:
  £357×10%=£35.7
  根据当时签定合同的远期汇率,相当于$97(£35.7×$2.73/£),这是套利者的毛利润,从中减去套利的机会成本40 美元($1000×4%),套利者所得的净利润为57 美元($97—$40)。这个例子说明,套利者在买即期英镑的同时,以较高远期英镑汇率卖出英镑,避免英镑汇率大幅度下降产生的损失,在1 年之后,即期英镑汇率$2.4/£,套利者仍按$2.73/£卖出英镑。
  套利活动不仅使套利者赚到利润,在客观上起到了自发地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一个国家利息率高,意味着那里的资本稀缺,急需要资本。一个国家利息率较低。意味着那里资本充足。套利活动以追求利润为动机,使资本由较充足的地方流到缺乏的地方,使资本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通过套利活动,资本不断地流到利息率较高的国家,那里的资本不断增加,利息率会自发地下降;资本不断从利息率较低国家流出,那

关于套利

的相关词条
项目融资
人民币汇率
外汇管制
出口
机构投资者
新巴塞尔协议
特里芬难题
信用风险
决胜金融危机
贴水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贸易融资
共同基金
国际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