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石油大国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1497.54亿美元。第三,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产生和规模
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油价走上了不断攀升的轨道,但世界日均石油产量并未超过20世纪70年代的水准。从1999年起,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随着油价攀升再次呈现强烈的增势,到2005年,OPEC国家的年石油收入突破了5000亿美元。因此,目前国际资本市场上近万亿石油美元的规模,仅仅意味着时隔30年后,石油净出口国深刻地改变了全球产出的分配格局,它们分到了更大的一块蛋糕,仅此而已,这块蛋糕意味着石油净进口国向出口国的利益转移。据有关统计,去年全球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及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俄罗斯和第三大石油输出国挪威的石油出口总共获得70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石油出口国的真实石油收入在2005年就接近8000亿美元,大大高于2002年的3300亿美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1998年至2005年,OPEC国家因油价上涨带来的额外的石油出口收益超过13000亿美元。考虑到OPEC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仅有40%左右,本国金融系统又欠发达,再加上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美元盈余,国际资本市场上由此增加近万亿美元的资金是完全可能的。
对经济的影响
现在,西方经济专家非常关注巨额石油美元将如何在世界经济中进行周转。专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费掉,要么存起来。如果石油出口国使用石油美元,那它们就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维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来它们不会花费很多钱,而是倾向于保持比石油进口国更高的储蓄率。阿联酋和科威特储蓄率高达GDP的40%。因此,石油消费国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将导致全球总需求的趋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石油出口国将大量石油美元用于储蓄,投资全球资本市场,它们能为石油进口国的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资金,事实上等于是借钱让进口国消费高价石油。但这样增加了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会提高资产价格,压低石油进口国的债券收益率,有助于刺激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活力。经验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对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和储蓄这些美元。有专家认为,靠石油发横财会延缓产油国的经济改革。当前石油输出国的花费要比过去少,保留大量盈余,用以偿付债务,增持资产。
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计有8000亿到1万亿美元,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令人瞩目的巨大力量。
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比如石油大国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1497.54亿美元。
第三,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石油欧元”的挑战
美国要惩罚伊朗,军事打击或经济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为强硬。除了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外,伊朗政府还宣布将于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将以欧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货币单位。伊朗想用“石油欧元”取代“石油美元”的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如果“石油欧元”果真在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无疑会对“一家独大”的“石油美元”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石油欧元”也绝非天马行空的臆想。这是石油出口国的进口和出口结构所决定的。例如,1998~2002年间,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国,21.1%出口到了欧盟,其中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朗出口到欧盟的比例分别比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高55、97和36个百分点,而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的石油则主要出口到了日本。与之对应,同期OPEC国家有37.2%的进口来自于欧盟,仅有13.6%的进口来自于美国。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国就有更灵活多样地采取进出口计价货币,规避货币错配的经济冲动。从长期趋势看,目前全球石油定价和结算中的美元垄断地位除了对美国有利,对美国以外的各国几乎都未必有利,这决定了石油出口国集团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货币定价和结算的基本战略。因此,除了美国,各国对石油欧元的构想也并不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