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吉芬
罗伯特•吉芬爵士(Sir Robert Giffen,1837-1910)英国经济学家。1837年生于英国拉纳克郡,1910年4月12日卒于苏格兰。
最初,罗伯特•吉芬加入了格拉斯哥的律师事务所,并在那个地方读完了他的大学课程。他后来又参与新闻杂志界。1862年吉芬在伦敦为《斯特灵刊》地球版工作,提拔了一个叫约翰•默林的人当半月刊编辑。1868年吉芬在《经济学家》担任沃尔特•巴格浩特的助理编辑,1873年他担任城市新闻日报的编辑。1879年吉芬投身于金融和统计事业,终其一生奋斗于此。
罗伯特•吉芬是享有盛誉的一位财政新闻记者和统计学家。1882年吉芬被任命为统计大臣秘书助理,1892年他成为英国主计长,1897年退休。在这期间,吉芬担任了政府统计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他又担任皇家统计学会会长,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最高金奖——盖伊奖。他出版有《经济调查学》、《资本增长论》、《投资发展》、《财政评论》等。
在这期间,罗伯特•吉芬研究了爱尔兰土豆问题和伦敦雨伞问题等,并提出著名的“吉芬现象”和“吉芬商品”理论。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饥荒。吉芬研究了当时土豆价格与人们的土豆消费量的关系,发现土豆价格虽然增高,然而人们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罗伯特•吉芬由此观察到必需品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价格然而需求却不降反升的现象,得出必然存在一种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的结论,后人将其称作“吉芬之谜”和“吉芬商品”。
1891年罗伯特•吉芬因统计上的成就被英国国王封为二级爵士。晚年,吉芬以自己的学术权威和实际经验不断为英国的公共财政和税收提出质疑,并获得人们的公认。1910年4月12日罗伯特•吉芬在苏格兰突然去世(一说是因心脏病猝死),终年73岁。
“吉芬商品”是后人纪念罗伯特•吉芬而命名的,马歇尔的需求和价格理论也是来自于吉芬的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
受吉芬的土豆问题启发,马歇尔注意到罗伯特•吉芬收集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穷人的面包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也就是说,对这些人,面包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肉或更昂贵商品的需求的减少,面包消费的增加。于是他提出了通常的需求规律: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增加,随价格上升而减小。
就某一商品而言,马歇尔需求理论中量与价的互动包含着若干个“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这些假定前提,马歇尔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即使这样,马歇尔经济学仍然没有能够为“吉芬商品”的存在找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假定和逻辑,只能用“例外”处理。在面对需求理论的特例“劣等品”和“吉芬商品”时,马歇尔经济学是以“收入效应为负”来进行解释的。如果恩格尔曲线的实证结论可以用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解释所谓“劣等品”的话,对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吉芬商品)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马歇尔的第一个发现的所谓的需求普遍定律可能存在例外,即“吉芬之谜”,用现在的话来说,“吉芬之谜”就是价格变动的正收入效应绝对值很大,超过那种变动的负替代效应。
事实上,罗伯特•吉芬先生从未表述过的这个“吉芬之谜”,对于马歇尔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马歇尔看到了吉芬之谜的这一点,并因而决定找出它。马歇尔发现,从实践的目的出发,在确定单个需求曲线时,必须考虑嗜好、未来价格的预期、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所有价格(而不是所研究的一种价格)。然而,这样就不可能证明事实上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需求定律。所以,吉芬商品存在与否,对于今天的经济学家而言,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