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基本介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趋势分析

  人民币已有“小美元”之称
  就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分析,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元人民币。在中亚其他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总共也有十多亿元。
  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强。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有向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市场选择了人民币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中国经济成长到新阶段的表现。同时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
  具体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按照这些条件分析目前正在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维护人民币不贬值的国际信誉,人民银行收窄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与美元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关系,使得人民币迅速得到周边地区的认同,形成区域内的“良币”形象。同时,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支撑下的人民币强势表现,增强了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信誉,也赢得了区域内市场的信赖和需要。
  从中国来看,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普遍接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将必然会成为国际通货。
  从亚洲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和国家福利。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扩大亚洲市场的规模,并产生对共同价值标准的需求。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结果,亚洲出现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象也将成为可能。

利弊分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尤其依赖于资金财富。因此,一旦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而且将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其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报告也同时指出了其产生的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实现途径

  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可以采取一种双轨制、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
  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加强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其中包括许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还包括各种有步骤的资金对外开放,如境内资金投资港股,但这种开放是有限制的、定向的。另外,可以考虑邀请海外高质量的企业如苹果(Apple)、IBM、英特尔到A股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进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此外,还特别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为此有必要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Swap contracts),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以人民币结算。
  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的相关词条
国际金融
金融自由化
即期外汇交易
交易风险
外包
国际金融市场
转移定价
外汇期货交易
国际金本位制度
汇率风险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欧洲债券
传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