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必良

  罗必良1962年生于湖北省监利县。1984年获华中农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获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同行都知道他是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博导。
  罗教授自认专业研究是他最大的兴趣。他的研究领域甚宽,先后研究过生态农业、农村土地制度、区域经济、贫困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乡镇企业宏观调控、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等问题。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资源经济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罗教授著述甚丰。才思敏捷的他从1991年出版《从贫困走向富饶》开始,专著接二连三问世,到目前为止共计出版专著16本。此外,还在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短论与随笔近200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各项科研奖励30余项。
  罗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主张有:
  (一)关于贫困问题。认为摆脱贫困不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或政策行为,而应该是包括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总体变革,但根本在于制度的变革。
  (二)关于乡镇企业宏观管理问题。他将乡镇企业的宏观调控分为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设计了因素调控、结构调控、参量调控三类调控方式,并通过动态模式经济控制论模型建模,使调控政策定量化。
  (三)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问题。①首次提出“技术生态学”,倡导对技术创新及其使用的生态学后果进行研究。②参与了国务院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的起草编制工作。③基于经济学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忽视及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不足,重构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完善资源环境管理具有基础理论支持作用。
  (四)关于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①提出“组织形式、交易技术结构、体制组织环境之间的相容性决定组织效率”的基本命题,并将其发展为“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性定理”。②提炼出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逻辑主线是:一是对产权明晰的需求——制度创新的生产性努力;二是对利益调整的需求——制度创新的分配性努力。制度绩效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所导致的对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的行为预期。
  在首届“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广东青年科学家”提名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等众多的荣誉面前,罗教授丝毫没有松懈,他认为作为学者必须坚守崇尚学术、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使命。
  其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主要兼职:兼任中央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经济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与扬州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及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与资源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广东消费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城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第三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社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常委、广州青联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资深院士等职。
  主要荣誉:1994年获首届“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第五届“广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获“广东青年科学家”奖;2000年获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第三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2001年获第二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评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2003年评为广东省思想理论战线“十百千工程”国家级学术带头人;2004年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评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关于罗必良

的相关词条
卡尔·门格尔
斯通
威廉·配第
考夫曼
段绍译
杰克·特劳特
范恒山
保罗·沃尔克
罗伯特·索洛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何炼成
弗兰克·拉姆齐
杜能
何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