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阿莱斯
姓名:莫里斯·阿莱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11年生
籍贯:法国
第二十届获奖者莫里斯·阿莱——市场理论和最大效率理论的杰出贡献者
莫里斯·阿莱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它们对现在的一般经济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这类贡献之一,阿莱比前人的分析更加严谨。他论述到,当社会上没有人能变得更好,也没有人变得更坏时,市场的均衡就是有效率的。而且,当初始资源再分配以后,任何社会上有效率的解都能通过市场均衡来实现。
阿莱的另一贡献是,在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中引入了规模报酬因素——或者称之为基础设施投资。他还提供了一种形式,可以用于研究一个时间段的经济,并把资本和投资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起来。
——198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
莫里斯·阿莱,1911年5月31日生于法国巴黎,1931年进入巴黎工学院。1933年,阿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工学院。之后进入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学习工程学,并于1937年在国家矿产与采矿部开始了他的工程师生涯。
在学生时代,莫里斯·阿莱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来的经济萧条时期。基于对1929年大危机造成社会大灾难的愤怒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热情,他立志为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由于具有工程学的背景,阿莱自学了经济学,并把数学的严密性引进到当时几乎没有定量分析的法国经济学派中。
大学毕业后,莫里斯·阿莱当上了矿业工程师。他决定发挥自己所学之专长,先从矿业角度搞微观经济分析,然后逐步扩大自己的经济研究领域。1943年,莫里斯·阿莱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专著《微观经济学研究》(两卷),初步展示了他杰出的研究才能。1944年,莫里斯·阿莱才33岁,便成了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矿业经济分析的著名教授,并担任法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接着,莫里斯·阿莱在学术界的地位蒸蒸日上,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多且越重要:1946年任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院长和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分析中心主任;1947年任巴黎大学统计研究所理论经济学教授;1954年任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工作的主任;1958~1959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1967~1970年,他是瑞士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的教授;自1970年后,他担任了巴黎大学克莱芒-朱格拉高级货币分析研究室主任。阿莱曾服兵役一年。退伍以后,1940年7月他回到南茨仍然做矿业机关的负责人。1943年1月至1948年4月,他成为巴黎的矿业文献和统计局局长。
莫里斯·阿莱毕生致力于市场经济的潜心研究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他在巴黎第十大学金融分析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80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坚持经济学的教学工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虽已77岁,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仍在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讲授《金融行情分析基础理论》。
阿莱“因为市场理论和最大效率理论方面”对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获得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学者。
主要学术贡献
阿莱提出了许多市场经济模型,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最大效用理论。阿莱认为,从瓦尔拉斯到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均假定一个所有物品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市场,而且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加者都是共同的、给定的,然后通过惟一的一轮交易做一次性移动,经济从不均衡状态过渡到均衡状态。这些假定都是不现实的,他称之为“单市场经济模型”。针对这些缺陷,他提出“多市场经济模型”,它假定导向均衡的交换以不同的价格连续发生,并且在任何给定时点上,不同经营者作用的价格不必是同一的,在“可分配剩余”的驱动下,每一次交易都趋近均衡。
阿莱的“多市场模型”较之于“单市场经济模型”更接近现实,更一般化,不仅涵蕴了存在竞争和不存在竞争的所有可能的市场形态,也能像描述西方国家经济那样描述东方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且其描述是动态的。由于阿莱把私人分散的、自由寻求和实现剩余看做是实现最大效率状态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政策主张上极力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
阿莱悖论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如下的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莱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举个例子,若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机会B会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A。但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4000元,80%的概率得零,而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但是,其实,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选择与在C、D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这就叫阿莱悖论。第二十届获奖者莫里斯·阿莱——市场理论和最大效率理论的杰出贡献者
莫里斯·阿莱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它们对现在的一般经济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这类贡献之一,阿莱比前人的分析更加严谨。他论述到,当社会上没有人能变得更好,也没有人变得更坏时,市场的均衡就是有效率的。而且,当初始资源再分配以后,任何社会上有效率的解都能通过市场均衡来实现。
阿莱的另一贡献是,在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中引入了规模报酬因素——或者称之为基础设施投资。他还提供了一种形式,可以用于研究一个时间段的经济,并把资本和投资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起来。
——198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
莫里斯·阿莱,1911年5月31日生于法国巴黎,1931年进入巴黎工学院。1933年,阿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工学院。之后进入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学习工程学,并于1937年在国家矿产与采矿部开始了他的工程师生涯。
在学生时代,莫里斯·阿莱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来的经济萧条时期。基于对1929年大危机造成社会大灾难的愤怒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热情,他立志为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由于具有工程学的背景,阿莱自学了经济学,并把数学的严密性引进到当时几乎没有定量分析的法国经济学派中。
大学毕业后,莫里斯·阿莱当上了矿业工程师。他决定发挥自己所学之专长,先从矿业角度搞微观经济分析,然后逐步扩大自己的经济研究领域。1943年,莫里斯·阿莱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专著《微观经济学研究》(两卷),初步展示了他杰出的研究才能。1944年,莫里斯·阿莱才33岁,便成了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矿业经济分析的著名教授,并担任法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接着,莫里斯·阿莱在学术界的地位蒸蒸日上,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多且越重要:1946年任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院长和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分析中心主任;1947年任巴黎大学统计研究所理论经济学教授;1954年任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工作的主任;1958~1959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1967~1970年,他是瑞士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的教授;自1970年后,他担任了巴黎大学克莱芒-朱格拉高级货币分析研究室主任。阿莱曾服兵役一年。退伍以后,1940年7月他回到南茨仍然做矿业机关的负责人。1943年1月至1948年4月,他成为巴黎的矿业文献和统计局局长。
莫里斯·阿莱毕生致力于市场经济的潜心研究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他在巴黎第十大学金融分析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80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坚持经济学的教学工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虽已77岁,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仍在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讲授《金融行情分析基础理论》。
阿莱“因为市场理论和最大效率理论方面”对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获得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学者。
主要学术贡献
阿莱提出了许多市场经济模型,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最大效用理论。阿莱认为,从瓦尔拉斯到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均假定一个所有物品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市场,而且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加者都是共同的、给定的,然后通过惟一的一轮交易做一次性移动,经济从不均衡状态过渡到均衡状态。这些假定都是不现实的,他称之为“单市场经济模型”。针对这些缺陷,他提出“多市场经济模型”,它假定导向均衡的交换以不同的价格连续发生,并且在任何给定时点上,不同经营者作用的价格不必是同一的,在“可分配剩余”的驱动下,每一次交易都趋近均衡。
阿莱的“多市场模型”较之于“单市场经济模型”更接近现实,更一般化,不仅涵蕴了存在竞争和不存在竞争的所有可能的市场形态,也能像描述西方国家经济那样描述东方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且其描述是动态的。由于阿莱把私人分散的、自由寻求和实现剩余看做是实现最大效率状态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政策主张上极力